養(yǎng)豬成功十五秘笈之數字化管理
舉報
我對豬場數字化管理的認識起源于幾年前的江西萬谷之行,2005年江西萬谷育種公司就走上了數字化管理豬場的道路,不僅實現了機械化還實現了生豬生產全程數字化管理:耳牌芯片數字定量采食,測體溫,Velos系統(tǒng)自動調節(jié)豬舍環(huán)境,檢測環(huán)境,控制各項成本開支等,參觀后真是大開眼界!
剛看了UFO的帖子再聯系下前些天大牛的帖子,幾年前的萬谷之行和這些遙相呼應,真乃養(yǎng)豬成功的決定性秘笈!但是萬谷回來后我雖思考卻實現不了?。?-----咱是小散!那么龐大的資金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再說UFO,小陸的幾個分析我大部分贊成,不同的意見是就算這些因素咱都具備了能不能真賺錢呢?感到渺茫,原因之一:4月份豬價低不過5.5吧,加上折秤加上傷損,豬進回家是不是要6.1左右了?這些豬拉回去都是短線操作,我們知道一次豬的大的應激至少要出現一周的負增重,加上飼料人工,成本是不是能到6。6啦?這批豬他不會壓到300斤吧?除非他后面還有個幾萬噸的冷庫做保證。原因之二:最近幾年的豬行情都看得到,反正我的感受就是一個字:穩(wěn)。雖然當年份里豬價落差能達到兩元左右但是時間差距也頗大,短線操作很難實現低進高出。每年3-4月份的低谷期進,能壓到9月份-年關的高潮?原因三:仔豬價格的表現已經和前些年明顯不同,大家仿佛已經都認識到UFO的兩個高峰節(jié)點,都認識到豬的周期性漲跌,給人的感覺就是大豬越跌仔豬越漲!我有個專業(yè)育肥的朋友就嘮叨說90年代低谷仔豬30---40元就能買一頭以后看樣子別想了。不管怎么說,我還是肯定他們都把數字化管理運用到了極致,其實不管是UFO大牛還是萬谷,都說明了一點養(yǎng)豬要賺錢你得學會算!
我至今沒能達到萬谷那樣的數字化管理程度,但是這些年來數字化的理念始終影響著我管理豬場的細節(jié),隨便舉幾個例子吧,實例一。后備母豬和壬辰母豬我都是根據膘情分欄分組,根據膘情補料和控料。為了便于工人操作做了相應的飼料量器,工人上料不會出現三兩以上的差距。實例二。選購料上重視測數據,28日斷奶不能達到均體重16左右的料不用,70日齡不能達到62斤左右的料不用,全程料肉比超2.7的育肥配方不用。實例三。能實現自動化的不用人工,我就是從廁所自動沖水上得到啟示改豬舍內設計排糞溝用120毫米直徑出水口直接把豬糞沖到沉淀池,這一項就可以節(jié)約4個勞動力,年節(jié)約近10萬。這樣的算計例子還有很多,不信你也可以試試。
其實大多數養(yǎng)豬人都沒去真正的計算著經營,有的人甚至投了多少錢,賺了賠了多少錢都不知道。UFO賺錢了,大牛賺錢了,人家會算!咱也可以算!咱算不好大的可以算下小的數據,咱拿數據去管理經營,我想這樣養(yǎng)豬才能獲得成功。
-
0
-
0
-
分享
0人已贊
- 還沒有人點過贊,趕緊點贊吧!